人水和谐润雄关
——我市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资料图)
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嘉李高宁赵嘉琪
近年来,我市坚持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为重心,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打造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和谐新画卷。
管好水、用好水,就要做到节水优先。为全面提升用水效率,我市各村镇积极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升级改造项目,新城镇新城村高标准农田片区铺上了管灌、滴灌管道,通过实施管灌、滴灌技术,直接将水分适时适量地灌溉到作物根系,减少水分的损失和土壤渗漏,大大提高了水利用率。
新城镇新城村党总支书记闫霞霞介绍,在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以前,新城村村民大多采用的是大水漫灌,每亩地的水资源成本在80元左右,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后,水资源的成本每亩降低了40%,目前新城村大约有1000亩地采用管灌技术,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节约了水资源。
近年来,我市通过点线面保护相结合的“一带、一片、一网、一群”总体布局,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强化监督管理,筑牢河湖安全生态屏障。在讨赖河段下游实施河滨缓冲带生态环境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持续提升河湖生态修复能力,为市民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人水和谐新空间。
“通过水系及绿植布置形成景观水面、湿地及滨河公园,创建了一个可呼吸、会拓展的绿色基地,为打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及湿地公园奠定了坚实基础,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联动增值效益。”讨赖河生态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管理部部长李惠龙说。
为了让市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不断增加公园、绿地等生态建设,让市民的生活愈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深度体验城市优质生态景观资源,享受生态红利。“我是1965年到嘉峪关的,那时全是戈壁,真是‘风吹石头跑,不见兔子不见草’。现在山清水秀、湖光山色,环境越来越好。”市民王志立说。
我市地处戈壁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均降雨量仅85毫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5倍。为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各类水资源,着力创建节水城市,我市对重点河湖和排污口水质进行定期监测预警,及时掌握水质情况,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处理后的中水全部用于绿地灌溉和生产用水调配,年中水回用量为1100万立方米,回用率达100%。
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凯说:“我市持续强化河湖长制落实,各部门协调配合,通过联合执法巡查、视频监控等方式,实现重点河道、敏感水域、重点湖库全覆盖巡查监管,全市无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强化水资源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论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盘活水指标,积极谋划水利项目,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积极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人水和谐生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