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双》中有句台词:“任何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这个世界上,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主角,而这个主角,必定是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明,她带领企业,把一根绳子做到极致,让自主研发的民族科技力量在浩瀚宇宙、大洋深处熠熠生光。
张旭明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应急产业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青岛市应急管理协会会长、青岛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
【资料图】
参观过海丽雅工业园的人,一定会对粉色印象深刻,工人身上的制服、工厂外墙、公告板……都是粉色,粉色是“新力量”“打破常规”的象征,张旭明是诠释这股“粉色力量”的典型代表。
始建于1922年的海丽雅,在她的带领下,从濒临倒闭到重新崛起,成为中国专利申请50强的中国绳缆业“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万米深渊级科考、国家南极专项、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天问一号”火星着陆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实现了“上九天,下五洋”的梦想。
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海丽雅走到今天?张旭明的答案是:创新的力量,可以改变未来。
01
一条条绳缆
连着星辰大海之梦
“咱搞研发的,不能总是空喊‘要替代进口,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应该实实在在把它落地。”张旭明边说边从展台上随手抄起一根麦黄色的绳缆给我们看,它叫“多功能四爪绳”,具有抓握的功能,用于电缆、光缆拖拽、连接等场景,或连接单台设备的多个挂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海洋科考船上。
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绳缆,也可以上天入地,成为中国人“探索星辰大海”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海丽雅的展厅中,有为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入海平面以下7062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底时携带的救命绳缆样品(直径仅4毫米),蛟龙号如果在海底出现意外状况,作业母船通过绳缆可以将其拉回;有2016年“科学号”科考船进行西太平洋考察时使用的纤维脐带缆,它破解了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性难题;有2020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弹性绳索,能帮助探测器地面实验平稳着陆;有2020年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上使用的全新垂挂吊索,用8公斤的创新绳索代替了之前用的上百公斤重的钢缆……
海丽雅特制的绳缆还承载着中国人的热血记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有一张近3000平方米的伪装网,将奥运圣火悬念保留到开幕式的最后一刻。
虽然外国绳缆技术对中国封锁,但无法阻止我们在探索星辰大海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对张旭明来说,这一根根绳缆,是做扎头绳起家的海丽雅转型为国内一流“专精特新”企业的证明,让百年企业华丽升级,这是她在接手企业时完全不敢想象的。
02
从濒临破产的老国企
到一流专精特新企业
1998年对张旭明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那一年,她“临危受命”,成为青岛花边织带有限公司(海丽雅前身)的总经理。
当时公司经营不善,留给张旭明的是一批等着发拖欠工资的工人、一堆因开工不足蒙尘的机器、一摊子未报销的职工医药费,不得已,张旭明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为员工们发工资,先给年纪大的老职工发,再给一线操作员,最后是管理人员。
张旭明多方找客户,依然生计艰难,一根衣服上的绳带只能卖3毛6分钱。某次,她接到运动品牌阿迪达斯的一个急单,做运动裤上的绳带,当时这批绳带的技术特殊,她接下来,狠狠心,要个高价,一根绳带卖了7毛6。
不论是3毛6还是7毛6,都折射出企业的艰难,如果不走创新发展之路,就永远只能做低端代工。
受到海外游艇缆绳的启发,2003年张旭明坚持成立海丽雅研发中心,专门做特殊绳索。团队花费近三年,让产品质量达到欧盟标准,自那后,海丽雅正式打开了欧美市场。
张旭明有次去美国底特律见客户,无意中发现当地轿车车顶上挂钩使用的绳缆是自家产品,但被美国代理商卖出了“天价”,她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2006年,张旭明不甘心产品只做出口,她看新闻说中国要发展海洋装备业,趁着参加展会的机会,跟国家海洋局的人员推荐自家特种绳缆,成功得到给“大洋一号”科考船定制绳缆的实验机会。但就在科技攻坚的节骨眼,2006年12月初,张旭明在出差的路上出了严重车祸。
公司党支部副书记王玮回忆,张旭明从麻醉中醒来后,找她问两件事:这月能按时发工资吗?项目怎么样?休养不到三周,张旭明坚决要求出院。公司老厂房没电梯,王玮常常看到张旭明每天被人抬着轮椅上下楼,身体好一点,就拄着拐来上班,一直到 “大洋一号”项目实验成功。
该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海丽雅转型成功。如今,海丽雅的产品已成为国之重器的“关键部位”,并创下中国绳缆界的“四个第一”——绳缆表皮与内芯移滑度为零的“中国精度”;在-196℃至600℃环境下不分解、不熔化的“中国温度”;强度是同直径钢缆2-5倍的“中国强度”;深入海下10000米的“中国深度”。
03
海丽雅式创新
不是一个人或者某个团队的事
总有人问海丽雅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张旭明的回答一直是:创新。
我们采访员工时,得到不一样的答案。“当然是董事长本人。”技术中心副主任谢丹说。谢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读完博士后,重新回到海丽雅负责“绳索救援装备体系”项目。
她回忆,张旭明在应急产业科研上,特别舍得给支持,三百多万元的技术设备说买就买;技术人员说需要专家支持,她立即就去联系,想办法请来。
“她绝不会说一句‘我只要结果’,然后甩手不管。只要提到困难,她会动用一切资源帮我们。什么是海丽雅式创新?它不是一个人或某个团队的事情,而是上下一起使劲儿的决心。”谢丹说。
这个说法,也得到海丽雅行政办公室主任袁邦圣的证实。他讲了一个装卸工的事情:18岁的农村孩子郭成志,辍学后到海丽雅做搬运工,通过跟老师傅们学习,成了重点技术骨干。
有人找张旭明质疑,初中都没毕业的人,怎么能做骨干?她反问,年轻人能钻研能创新,为什么不行?在她的支持下,郭成志进入核心研发团队,做出的百余种创新绳缆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创新是张旭明不变的追求,近年来,她带着海丽雅进军安全应急领域,进行又一次创新发展。
张旭明的初心源自2008年汶川地震,当时她发现大众应急安全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而早在2005年,海丽雅研发的海上救生绳、车载安全绳等产品就已经进入海外百姓家,一些产品还被联合国维和部队采用。
危机来临,如何让中国老百姓用上“能救命”的绳缆?张旭明觉得,在全社会普及应急安全知识和技能刻不容缓。
2012年,海丽雅投入4000万元建成了全国第一家由企业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安全应急场馆,十多年来先后对全国社区工作者、中小学生、市民、游客等百万余人进行了安全应急培训。
张旭明对于培训讲解要求极高,青岛海丽应急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普淑一直记得张旭明的话:人家一辈子可能就培训一次,一定要讲得清楚、准确、易懂,因为这是百姓救命的知识。
同时,海丽雅还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与世界绳索研发机构英国TTI、青岛大学就特种绳缆研发签订合作协议,海丽雅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自冷却式”高层楼宇逃生缓降器,被列入国家安全生产“千项”产品推广项目。
此外,海丽雅自主研发团队也在发力,他们生产的绳径13毫米宽的轻型大载荷救援安全绳,实际承重能力超过5吨,比国内相同绳径的产品受力能力高出30%以上,被多地消防安全部门采用。
不断追求科研创新的背后,是张旭明对中国城市安全应急体系的关注,她心系百姓,体现了企业家的担当。
04
今天托举一个人
也许她未来会托举一群人
青岛海丽雅应急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培训部部长赵璐,是一位90后,她在公司感受到的是“爱的关怀”。
她说:“年初怀孕后,被暂时调到活动量少的岗位,但工资不变。张董见我,老要叮嘱孕期注意事项,有时我觉得她就像我姨。但我不是特例,她关心每个员工,有时候还关心帮扶社会需要帮助的人。”
身为青岛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张旭明与协会女企业家们于2020年7月发起成立“梦想基金”,为一些贫困的大学女生担当梦想导师,除了给予资金上的帮助,分享姐姐们的阅历与知识,为她们量身定制成长计划,还提供社会培训实习的机会,目前张旭明和企业家姐妹们已帮助了数十名贫困家庭的女大学生。
我们问是什么样的信念让她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抽出身做这件事,她讲起很多海丽雅老员工都知道的旧事。
二十多年前,海丽雅发展困难,面临停产,万般无奈下,张旭明找高中女同学借钱,对方被女工们卖房、捐存折等救厂事迹打动,果断将自家房子抵押给银行,借给张旭明100万元。“那是让厂子起死回生的一笔款。”张旭明回忆起当时有情形,眼角依然会泛起泪光。
这跟张旭明成立“梦想基金”有什么关联呢?
张旭明说:“我和海丽雅走到今天,离不女性的帮助。女性最宝贵的力量之一,就是对他人的感恩、关爱和扶助。在我的理解中,她力量就是爱的力量。所以,今天我托举一个人,也许她未来会托举一群人。在这些女孩中,一定有人比我走得更远、做得更好,我深信。”
来源:女友传媒集团
标签: